七輪脈的祕密及平衡方法
探索七個脈輪的位置、元素及其對應的頻率。了解如何使用西藏頌缽與丁夏進行聲音療法,以平衡能量、促進身心健康並恢復身心和諧。
介紹
脈輪(chakras)的概念已在印度教與佛教最早的宗教書籍和經典中被提及。脈輪被視為人體能量的中心點。在許多瑜伽實踐與阿育吠陀(Ayurveda)中,脈輪被認為是維持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16世紀的密教經典 Shat Chakra Nirupana(作者 Puranand Swami)提到了七個脈輪的所有位置、相關聯的特質,以及如何使其達到平衡。阿闥婆吠陀(Atharva Veda)——印度教最古老且最神聖的書籍之一——將人體描述為能量與意識的場所;這一概念奠定了基於脈輪與人體能量點的瑜伽與密教基礎。佛教的多部聖典也提到脈輪的存在。8至10世紀之間編纂的《Hevajra Tantra》描述了微細身體系統,包括能量通道(nadis)與脈輪。西藏佛教中高度精密的《Kalachakra Tantra》則描述了詳細的宇宙觀及內在能量中心(脈輪)系統。雖然各宗教實踐有所不同,但共同點在於相信人體擁有相同的能量系統與脈輪。本文將詳細介紹脈輪是什麼、位置、相關聯的特質,以及每個脈輪的共振頻率。
根輪(Root Chakra - Muladhara):
根輪位於脊髓末端或脊椎底部。根輪的元素為地,相關顏色為紅色。根輪被認為與穩定與安全相關。當根輪能量失衡或狀態不佳時,可能會出現恐懼、不安、財務不穩定,或腿、腳、下背部的身體問題。西藏頌缽等樂器調至 C 頻率,常用於聲音療法以恢復此脈輪的平衡。實務者亦會使用ting-sha,其發出的清脆高音可淨化並調整此區域的能量。
臍輪(Sacral Chakra - Svadhisthana):
臍輪位於下腹部,肚臍下約 5 公分處。臍輪的元素為水。臍輪與創造力、愉悅、性與情緒健康相關。它主要與生活中的熱情與流動性相關。若臍輪出現問題,可能會有創造力不足、情緒不穩、性問題,甚至內疚感。調至 D 頻率的 西藏頌缽常用於療癒實踐以恢復平衡。結合聲音療法與引導冥想,對臍輪的穩定特別有效。
太陽神經叢輪(Solar Plexus Chakra - Manipura):
太陽神經叢輪位於肚臍上方,太陽神經叢區域。此脈輪的元素為火。與力量、自信與自尊相關,掌管個人權力、新陳代謝與消化系統。若失衡,可能出現自尊心低、消化問題或與憤怒與控制相關的問題。共振於 E 頻率的 頌缽經常用於聲音療法,幫助恢復太陽神經叢輪平衡,帶來力量與情緒韌性。
心輪(Heart Chakra - Anahata):
心輪位於胸部中心,心臟位置。元素為空氣。心輪掌管愛、慈悲與情緒療癒。它掌控我們無條件的愛與對他人的同理心。心臟疾病、情緒麻木或人際關係困難可能顯示心輪失衡。聲音療法中,調至 F 頻率的西藏頌缽用於打開心輪並促進情緒健康。Ting-sha也能有效清除此能量中心的阻塞。
喉輪(Throat Chakra - Vishuddha):
喉輪或 Vishuddha 位於喉部。元素為以太(聲音)。喉輪掌管溝通、表達與創造力,與口語及創意自我表達能力相關。阻塞可能導致溝通不良、甲狀腺問題及表達真我困難。共振於 G 頻率的 西藏頌缽與 ting-sha 常用於聲音療法,以清除阻塞並提升自我表達。
第三眼輪(Third Eye Chakra - Ajna):
第三眼輪位於額頭,兩眉之間。元素為光(心智)。此輪與直覺、洞察力與智慧相關,涉及內在視野、心靈能力與超越普通感知的理解。能量阻塞可能造成清晰度不足、專注力缺乏及決策困難。調至 A 頻率的 頌缽常用於提升直覺與感知,使第三眼輪達到清晰與平衡。
頂輪(Crown Chakra - Sahasrara):
頂輪位於頭頂。元素為靈性能量(與宇宙的連結)。頂輪與神性、較高意識及開悟相關。據信當此脈輪處於正確狀態或被打開時,可解鎖宇宙奧秘並對生命有更深的理解。共振於 B 頻率的 頌缽與 西藏頌缽常用於聲音療法,以達到靈性覺醒與宇宙合一。Ting-sha也用來創造純淨振動空間,輔助冥想與療癒實踐。
建議多種技術來平衡這些脈輪。其中之一是聲音療法,使用特定頻率來平衡脈輪。為移除阻塞並恢復該點的和諧,像 Santa Ratna Shakya、Sajan Thapaliya 以及 Kalyan Tamrakar 等尼泊爾知名實務者會使用調至各脈輪頻率的西藏頌缽、頌缽與 ting-sha。通常會使用 7個頌缽套組,每個頌缽對應一個特定脈輪,有助於清除能量點阻塞。透過集中於每個脈輪的冥想技術,可獲得更深層的覺知與平衡。維持脈輪平衡也可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來支持各脈輪的活力與健康。因此,實行這些方法,人們能活出身心靈和諧、平衡的生活。
Comments
No comment at this time!
Leave your comment